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清清杏花河(songshufa)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日志

 
 

【转载】不要将教学模式当定式  

2014-09-29 16:45:10|  分类: 教育教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转载自静夜思《不要将教学模式当定式》

不要将教学模式当定式

不要将教学模式当定式 - 静夜思 - 静夜思的教育教学博客

 

不要将教学模式当定式 - 静夜思 - 静夜思的教育教学博客

 

    蒋智春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被许多学校青睐,笔者所在地区教育部门基于“先学后教”理念,构建了“预一学”导航模式,研制、出版了供学生使用的导学案、活页单,学校则在该模式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建构应用于实际课堂的教学模式。由于行政强势推进,使得学校也盲目跟进,强制一线教师使用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学校推出了“目标导学一自主探学一小组助学一师生展学一反馈检学”的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五学”模式),要求每一位教师备课、上课都要体现模式。

   一、教学模式功能被放大了,问题也来了

    1.备课很纠结

    表面上,基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案,变得容易了。固定的教学模式相当于确定了课堂的教学流程。备课时将教学设想分成几大块,搬进教学模式的各个板块里。以“五学”模式备课为例,先出示学习目标,再设置新知问题,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自主探究,在重难点处,抛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学习素?材,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或讨论,或操作、或实验,再通过全班的交流对话,成果展示,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知识形成的探索过程。最后用精心设计的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实际上,基于模式的备课一点也不轻松,显得很纠结。以“整数乘法运算律运用于小数乘法计算”一课为例,常规教学思路:先出几道整数乘法简便计算题,让学生做一做,回顾与整理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回忆字母表达式。然后,出示几道可简便的小数乘法计算题,让学生观察、尝试练习妊评讲作业时,扣住是否符合运算律,数据是否符合运算律特点进行追问,学生很自然掌握了整数乘法运算律可以运用到小数乘法简便计算中。接着安排一些题目巩固练习。这样教学,课堂效果较好,学生掌握较扎实。如果备课要体现“五学”模式,设计出示学习目标没问题,“师生展学”设计学生、教师共同评析作业的教学活动,似乎也沾了边。“自主探学”“小组助学”这两个板块,不知如何安排内容。如果将自主探学、小组助学这两个板块忽略掉,教案、课堂就无法完整呈现教学模式。

    数学知识中有许多学习内容不能分割成“五学”模式的五个板块。笔者检查教师备课时,发现部分教案中“五学”模式的五个板块全了,可有些板块下的内容则文不对题。   

   2.上课很无奈   

   按理说,有了“五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上课则简单、易操作了。一步一步地实施每一个板块的教学内容就行了。但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听教师公开课,问题很多,“自主探学”成了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活动,“小组助学”流于形式化的小组讨论,问题零碎。“师生展学”时,教师让学生上讲台讲题目,给同学、老师提问题,算是展示了学习成果。总觉得别扭,上台的学生回答问题倒不流利,怎么“展学”时,就变成了一个善讲的“小老师”了。经了解,上课教师着实无奈,他说:“这一课知识没什么难度,稍作点拨,学生便能理解与掌握,问题是课堂要有“五学”模式,只有课前为上台的学生开了‘小灶’。实在没办法呀!”问其平

时课堂是不是也这样上,他摇头否定了。

    事实上,平时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一个教师平常课里完整体现“五学”模式的流程。只在公开课、展示课教学时,才会用上“五学”模式。部分教师由于用上了他们不“习惯”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上下来,有点“四不像”。

  3.评课很枯燥

  学校强势推进教学模式后,评课时都会聚焦教学模式的使用情况。依照“五学”模式的流程,关于“目标导学”,一位教一年级数学的教师课堂出示的学习目标:“通过做抛硬币实验,经历、感受事件的可能性。”同行的评价是,这位教师的课堂践行了“五学”模式。难道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的翻版吗?一年级的学生能看得懂吗?又如“小组助学”,某教师教学两步应用题的练习课,学生课前做好导学案上的预习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答案,并说清自己的思路。教师话音未落,教室里热闹起来,仔细观察、辨听,小组内五名学生,按教师要求互相说答案的只有一两个,其他的在互相说笑。笔者询问一位学生:“为什么不听听同学的发言呢?”学生说:“他的答案跟我差不多。”从学生的回答不难发现,教师平时并没有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而只仅仅让小组活动起来。即使这样,同行评价这一教学环节时,都认为该课小组合作学习搞起来了,给了好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一种形式吗?

    在推行教学模式的教研活动中,上课人、评课人往往生搬模式,套用模式,认为只要用了模式就认为是优秀课堂、高效课堂,而其评语就几乎离不开教学模式里的几个关键词。

   

   

    二、活用教学模式,课堂有效了

    面对不同学习基础与个性的学生,怎么能用一个模式来套呢々一本数学教材,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能用一个模式来套呢?不同的教师被模式化,哪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呢?正如《教学模式》一书的作者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所说:“若干年前,人们曾经期待着在课程与教学方面探索出一种适用于任何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然而,情况并非如此,优秀的教学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模式组合而成的,”如何运用教学模式呢?笔者倡导理性实施.智慧组合,突出部分,灵活运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想课堂。

    1.理性实施:教学模式不是定式

    学校、教师都有共识的是,教学模式不都是普适于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不是定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实际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智慧取舍,加以合理选择。以使用“五学”模式为例,备课前要先研读所教文本,确定教什么。当思考怎么教的时候,并没有在教案纸上写下“五学”的五个板块。而是按照自己的预设备课。这样一来,课

就不是一个模式了,学生也不会觉得“旧戏重演”。根据知识点的特点,或许这一节课突出了“自主探学”,或许下一节课突出了“师生展学”等等。

    当然,行政者们也需要更新理念,探索教学规律,认识到没有万能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可以减少行政干预,减少对一线教师的束缚,允许教师百花齐放,课堂教学尽显个性与风格。   

    2.活用模式:课堂教学方有效   

    笔者实践表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备课时要活用模式,灵活调整模式,一方面既运用模式有价值的板块,另一方面又借鉴其他模式的长处,智慧组合,为我所用。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更需要依据学生预习反馈情况,知识重难点,教学模式也始终处于动态的调整之中。避免只用一种模式上课,时间长了,学生烦了,课堂效率就低了,由此可知,教师有了教材意识、学生意识,自然会聚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不仅仅关注教学模式的落实情况。

在先进理念指引下的教研活动,大家评议公开课时,就不只关注有没有运用模式这单一评价指标.而会研讨如何活用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再过度依赖教学模式.提倡教学模式组合运用,从而促进一线教师在灵活运用模式的教学环境下,专业水平得以健康发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样,广大一线教师切不可将教学模式视作定式,一味地模仿与机械套用。

摘自2013.5《上海教育科技》

 

  评论这张
 
阅读(8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